新闻动态

小蘑菇长成大产业,邹城食用菌产业的“智链跃迁”
发布日期:2025-07-06 03:03    点击次数:8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通讯员 程旭辉

“世界蘑菇看中国,中国蘑菇看邹城。”这句朗朗上口的口号,道出了邹城在全国食药用菌产业版图中的行业地位。作为全国食药用菌十大主产区之一,邹城市以2600万平方米的种植规模、45万吨的鲜菇年产量,带动3万余名群众家门口捧上“菌菇饭碗”,小小蘑菇撑起了年产值43亿元的大产业。

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之下,也有“成长的烦恼”。当地大部分菌菇企业都是鲜菇生产、销售类企业,加工类企业偏少,企业抗市场波动能力较弱。为此,邹城市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培优,补齐菌种研发、精深加工等短板,开启食用菌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300吨鲜菇一日运抵北京

6月24日傍晚,山东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友泓生物)包装车间内,30多名工人正忙着对质检合格的金针菇进行备货。当晚,300多吨鲜菇将搭乘恒温冷链车,跨越700公里直抵北京,撑起首都市场每日三分之一的食用菌供应。

“为了保证新鲜,我们的菇傍晚采摘、凌晨出货,清晨五六点钟就能摆上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和各大商超的货架。”山东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启相看着数智化系统上跳动的物流数据说道。这位来自福建的“菌菇企业家”,扎根邹城二十余载,先后创建了友和生物、友硕生物、友泓生物、友思和农业四家食用菌智能化工厂,引领邹城食用菌产业率先完成了从传统大棚种植到工厂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的升级。

行走在友泓生物这座超级工厂,金针菇被装在一个个透明的玻璃瓶里,通过“轻轨”一样的空中传送设备运送到恒温、恒湿、光线适合的车间里进行培育。在这种洁净环境中生长起来的金针菇,就像工厂流水线上的标准产品一样,口味和规格均处于最佳状态。得益于科技加持,友泓生物超级工厂日装瓶量达32万瓶,日产金针菇160吨,年产值达2.8亿元。



相关资讯